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客户案例CASE
当前位置: 首页 > 客户案例
365平台官方版下载:让天保建设的音符随时代跳动
添加时间:2024-10-18 09:14:01
本文摘要:​天保工程20年勾画了伟大祖国的美丽画卷,书写出生态建设的精彩篇章让天保建设的音符随时代跳动20年前,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被铭记,被誉为中国林业乃至世界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天”字号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

​天保工程20年勾画了伟大祖国的美丽画卷,书写出生态建设的精彩篇章让天保建设的音符随时代跳动20年前,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被铭记,被誉为中国林业乃至世界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天”字号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那是1998年,一场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涝灾害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灾后重建中,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果断决策,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是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标志,最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得到有计划的保护。

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持续发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国家累计投入资金3800多亿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通过20年努力,我国天然林面积达29.66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4%、森林蓄积量的83%以上。

天保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75亿亩、中幼林抚育1.85亿亩、后备资源培育1108万亩,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以休养生息,95.6万名工程区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天保工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被评价为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生态保护修复骨干工程。

英明决策为永续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林区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导致国有林区深陷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天然林保护工作,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天保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明确要求“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为此,我国加快了“全面保护”的决策部署,推动步伐铿锵有力。2014年12月11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央1号文件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森林保护,将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

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全面保护天然林”。20年来,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跟进出台了一批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天保事业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林业核心业务,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三次攻坚全面打赢天然林保卫战从试点到一期再到目前实施的二期,20年来,天然林保护与时俱进,战场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政策不断加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实现了天然林从重点区域保护到全面保护的里程碑式跨越。试点工程,把“森老虎”请下山“要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四川攀西,看到金沙江、雅砻江上漂着一根根木材时说,并对四川省拟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做出了“可先行启动,早动手,早提供经验”的批示。

1998年2月,四川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天保工程相继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停止天然林采伐,对重点国有林区实行木材减产、限伐,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12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天保工程试点,拉开了我国天然林保护的序幕。

天保工程试点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积极探寻天然林保护之路,相继颁布了禁伐令和有关通告,采取果断措施封存采伐器具、关闭木材交易市场,实行封山设卡,加大执法力度,天保工程顺利起步。一期工程,减少木材砍伐2.2亿立方米在两年稳步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12月1日,天保工程启动了为期10年的一期工程。

从此,天然林保护进入了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新阶段。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实施范围覆盖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古以及新疆、海南等重点国有林区,包括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3个森工局。为了有效组织实施好天保工程,强化监督管理,国家林业局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随着天保一期工程的推进,各项工作紧密跟进。先后完善了下岗进入再就业中心职工安置、混岗职工安置和森工企业债务核销等措施。派出了大量的调研组,及时指导和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

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等部门对工程开展了专项检查稽查,从2002年起,连续开展对上一年度天保工程政策落实、建设质量、任务完成、保护效果和资金的到位、使用、兑现等情况的核查,落实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考核机制,在不断纠偏中有效推动天保工程的健康发展。同时,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森林管护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

各地也出台了有关规定和细则。通过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我国长期过量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期工程实施10年间,工程区16.19亿亩天然乔木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净增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7.25亿立方米,折合经济价值3654亿元,为工程总投入的3.08倍,平稳转岗和安置富余职工76.5万人。

二期工程,跨入“全面保护”新时代“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在总结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共中央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作出部署。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从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为了严格保护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在天保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实施范围新增了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并增加了森林培育等政策,由此推进了我国从单纯保护天然林向保护和培育天然林并重发展。

2014年,中国吹响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号角,再次让世界惊叹。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执行停伐的基础上,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15年4月1日起,停伐范围扩大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以及河北省。2016年起,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

从此,我国天然林保护由区域性阶段性工程措施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通过开展停伐管护,我国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到了严格保护,截至2017年底,森林管护人员达692万人,已建成国有林区管护站2.59万个和国有林场管护站3.4万个。国有林区分流安置人员纷纷转向森林管护、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林下种植养殖等工作岗位,社会保险补助标准由1998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作为缴费基数,提高到2018年以2016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作为缴费基数,2011-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社保补助资金495亿元,实现了国有林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在册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林区呈现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天保“保天”20年深耕功德无量“天保”就是“保天”,保未来绿色发展的天,保资源永续利用的天,保子孙后代的碧水蓝天。20年深耕,我国天然林保护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取得六大领域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有力支撑和典范。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是天保工程的根本。

通过采取保育结合的政策措施,天保工程一期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净增1.5亿亩,森林蓄积量净增7.2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7个百分点。天保工程二期分步骤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每年减少木材生产约3400万立方米。对比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第八次清查结果显示,工程区天然林面积增加了2835万亩,占全国天然林面积增加总量的88%,天然林蓄积量增加了5.46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林蓄积增加总量的61%,天保工程对全国天然林资源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全国生态功能等级为好的天然乔木林面积增加了4920万亩,增幅达19%,天然林质量不断提升。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报告显示,2012-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了6366.5亿元。森林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

森林被誉为“绿色水库”,天然林蓄水能力是人工林的3倍以上。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维护了我国淡水安全和国土安全,确保大江大河安澜。四川2013年水土流失面积比2003年减少了10.03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减少7700万吨。据河南省花园口水文站监测,黄河含沙量2016年比2000年减少了90%。

青海三江源区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水土流失的减少,有效降低了三峡、小浪底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淤积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有效改善。

经过20年的保护培育,天保工程区退化的森林植被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森林破碎化程度不断降低,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种群得到较好保护。

东北虎和东北豹在中国境内的数量恢复到36只和48只以上。普氏原羚在青海湖周边数量由1980年的不足300只恢复到现在的近2000只。全国天保工程区许多地方已消失多年的狼、金钱豹、鹰、锦鸡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为国家未来发展保存了生物基因和战略资源,为创立国家公园制度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森林碳汇能力不断提升。天然林具有较强的吸碳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84.27亿吨,其中80%以上的贡献来自于天然林。

天保工程一期10年,工程区森林储碳固碳总量达3.6亿吨,预测工程二期可达4.16亿吨。据监测,湖北省2015年产生森林碳汇达3737.6万吨。四川省2016年天保工程固定碳量4742万吨,释放氧气9930万吨。

2009年,在巴西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公约国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新增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现天保工程已贡献11亿立方米。天保工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绿色外交的重要资本,为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话语权。工程区经济迅速转型。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特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从依靠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和依托林区资源综合发展的转变,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86∶3∶11调整为2017年的37∶28∶35,林区造血功能明显增强。职工就业从过去采伐、运输、加工等岗位转向管护、造林、林下经济、多种经营开发等多元化就业岗位。

长江、黄河流域天保工程区通过森林管护、营造林生产等项目带动数十万林农就近就业。天保工程政策补助标准的提高和工程实施单位自身造血能力的增强,有效促进了林区民生发展。

国有林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1.8万元提高到目前的4.7万元。国有林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棚户区改造项目安排中央投资181亿元,惠及林区职工120.5万户。

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林区68.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林区社会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有效改善了林区职工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天保工程还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支撑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加快改革。重点国有林区依托天保工程政策和资金,稳步推动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改革,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加快推进。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剥离全部社会职能。

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完成了林区教育、公检法等职能移交。龙江森工成立了集团有限公司,所承担的政社性职能将全部剥离。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已进行林区检察院、法院移交。

全国4800多个国有林场有1/3在天保工程区内,随着天然林保护范围的扩大,将为国有林场强化森林管护主体职责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本文关键词:365平台官方版下载,beat·365,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下载

本文来源:365平台官方版下载-www.penkiya-yamachan.com